活动回顾 | 学勤夜话X迩月艺文:人物画呈现的中西方绘画比较
追影较相,融“绘”中西
——人物画呈现的中西方绘画比较

2022年10月21日晚,受学勤书院与驻深北莫办公室的盛情邀请,栗壮志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期待已久的《人物画呈显的中西方绘画比较》讲座。讲座也吸引了来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30余名同学来到现场,聆听栗教授精彩的解读。

在本次讲座中,栗壮志教授从"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哲学"等表现手法出发,带领大家比较赏析了中西方人物绘画异同,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

西方人物画赏析
讲座伊始,栗教授以文艺复兴代表作《蒙娜丽莎》为引,带领大家赏析了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技法。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绘画中,成功地运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仿佛融入背景之中。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接着,栗教授分别展示了维米尔、夏加尔等人的作品,并为大家总结了西方人物画的特点:西方绘画是形象艺术,是用透视的理念、素描的技法、写实的手段来完成。
另外,栗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对西方艺术发展的观点——“艺术与科技相关、科技影响观看世界的方式”。比如关于“色彩选择”,随着时间推移,粉嫩的颜色更容易变色,而土色等自然界偏灰的颜色比较稳定,更能够持久保持色彩。对于艺术品鉴证修复来说,画上的不同裂纹与采用的颜料、画布有关。暗部颜料薄而透明,亮部颜料厚重,因此多年以后,画上暗部和亮部的裂纹会不同。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马克·夏卡尔《小镇之上》
中国人物画赏析
我国五千年历史中的艺术瑰宝如云,栗教授为大家挑选了历朝代表作进行赏析。通过对《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听琴图》等作品的讲解分析,栗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中国人物画着重强调“以形写神”的特点,通过对主观感受进行提炼与想象,能够有效勾勒出人物的特征,表现出独属于画中人物的气质。
除了以上画作外,栗教授还展示了郎世宁、曾鲸等画家的艺术作品,并介绍了画蒋兆和、王子武和“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

顾恺之《洛神赋图》(东晋)

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唐)

赵佶《听琴图》(北宋)
东西方人物画差异
在欣赏完中西经典画作之后,栗教授又为大家细心总结了东西方人物画的差异:
1、造型不同:中国人物画以线、笔墨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人物画以色彩、明暗为主要造型手段。
2、背景不同:中国人物画背景多以空白体现无限空间,不拘泥于现实空间的模拟;西方人物画重视透视原理,模拟再现真实情景。
3、审美不同:中国人物画偏重“神似”,以形写神,有时会配上书法,精炼洒脱;西方人物画偏重写实与理想的完美结合,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把人身上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从而创造一个显得优美的人物形体。
余味悠长
分享结束后,学勤书院和驻深北莫办公室代表老师为栗教授送上了纪念奖牌及学校纪念品。
尽管讲座接近尾声,但大家对艺术探讨的热情仍十分高涨,结束之后仍有部分师生与栗教授热情交谈。

同学感想:
一直对中西方绘画的特点很感兴趣,这次参与讲座收获满满。
栗教授分别展示了中西方的耳熟能详的人物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西方绘画的立意、技巧上的不同。栗教授在讲述过程中还穿插着许多有趣的艺术史绘画史上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些绘画上的小技巧以及对鉴定画作真伪的小tips。
听完栗教授的讲座,我对中西方的人物绘画的区别不同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对艺术根植于文华土壤之中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级会计 袁晨)
很开心有机会能参加这次讲座,听老师讲解中西方绘画发展和一些鉴定技巧,了解了古今中外很多绘画作品和背后故事,很有意思!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精彩讲座!
(21级应用心理学 雷澍欣)